实盘股票配资网站 2024年9月资产配置报告
01 2024年9月以前市场回顾与未来展望
近期宏观经济数据回顾与未来展望
国内宏观回顾
本月公布了2024年7月的金融、通胀和经济数据。从经济数据来看,工业方面,工业生产小幅放缓,其中“新质生产力”和出口相关的产业链是工业增加值的主要拉动项。目前造成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核心掣肘仍在于需求端。投资方面,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6%,前值3.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2%,前值下降10.1%,市场调整的压力持续存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前值9.5%。虽然较上月小幅下滑,但仍继续领跑其他经济领域的投资增速。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1%,前值7.7%,虽然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增速温和上扬,若剔除电力行业的强劲表现,狭义口径下的基建投资增速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金融数据来看,7月新增社融大幅低于预期,信贷是社融的主要拖累。表外融资、企业债券、非标等表现有所好转。M2增速一年半以来首次回升,M1增速继续回落。通胀方面,7月CPI出现了边际改善,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和暑期出行等因素影响。PPI同比持平于上月的-0.8%,主要工业品价格仍受到内需不足的影响。消费方面,7月虽小幅改善,但整体仍未走出消费偏弱局面。其中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必选消费好于可选消费。出口方面,7月出口整体小幅回落。外需动能边际降温,红海危机导致运价上涨和外部贸易限制措施增多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负面影响。
国内宏观未来展望
在审视近期市场动态时,前期实施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于提振这些商品消费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一现象背后,是经济转型期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所引发的财富效应减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而言,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节俭,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即所谓的“消费下沉”;同时,对于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意愿也显著降低,反映出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人们对于大额支出的谨慎态度。因此,消费下沉和耐用品更新意愿降低或是单纯的补贴政策难以扭转的趋势。往后看,今年下半年消费或难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消费降级趋势亦可能延续,高端消费恢复空间有限。
海外宏观回顾
通胀持续下行。美国7月CPI同比上升2.9%,增速较6月下降0.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上涨3.2%,同比增速较6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通胀的降温主因核心商品、核心服务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行。同时食品项去通胀进程仍在持续,不过能源通胀略有反弹。
就业市场降温。7月新增非农就业下降较多,失业率继续提升,时薪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就业市场降温迹象较为明显。
经济景气度分化。美国7月制造业ISM PMI不及预期,非制造业ISM PMI小幅反弹。总体而言,服务业的回升抵消了制造业的放缓。
海外宏观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7月CPI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水平延续向下超过一个季度,去通胀进程再进一步。CME数据显示,美联储9月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 64.5%,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35.5%。美联储到11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42.3%,累计降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45.5%,累计降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12.2%。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偏鸽。他认为经济已经接近适合降息的时点,如果数据允许,美联储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在7月的FOMC会议声明中,对于通胀的描述由“高度关注通胀风险”的表述更改为“关注其双重任务中的两方面风险”,此处或是对九月降息给出的相对最为明显的暗示,表明美联储下调通胀风险基调,决策权重进一步向劳动力市场倾斜。
8月市场
权益市场回顾
8月份(截止2024年8月22日),主要指数走势不佳,跌多涨少。具体来看,港股8月表现最好,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本月分别上涨1.71%和下跌0.23%;创业板指数和宁组合跌幅最大,本月分别下跌8.38%和10.98%。
从行业来看,表现为跌多涨少。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只有银行1个行业上涨,涨幅为3.67%。国防军工,计算机,美容护理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9.85%,10.84%,11.59%。

权益市场展望
本月A股前期情绪较弱,市场再次下探。具体而言,北向资金近期在中美博弈加剧、联储降息预期摇摆影响下波动显著加剧。另外,信贷还处于较弱的水平,企业和居民融资意愿不足,消费意愿低。总体而言,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内生动能仍待增强。政策方面,国内逆周期调节的着力点转向终端需求。一是扩内需的重点放在了消费领域,通过增加收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且文旅、育幼、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抓手。二是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往后看,A股市场若需指数层面有明显上涨,需要大幅增量资金的持续净流入,否则A股大概率呈现震荡走势,以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从行业及主题来看,配置线索如下:(1)周期行业:上游资源行业、中游工程机械,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相关投资机会;(2)“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3)出海相关行业。
债券市场回顾与展望
国内各期限利率拐头上行。8月1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23%,1年期国债利率上行至 1.52%。
利率上行源于监管因素。首先,近期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国债交易行为的关注度明显加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债交易中存在出借债券账户和利益输送等违规情形。二季度以来,部分农商银行收到央行地方分行的窗口指导,要求压降杠杆的同时降低债券久期,强监管信号传导至市场。
另外,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灵活有效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必要时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央行开辟专栏,再次聚焦债市风险。提醒公众投资者综合权衡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资管产品投资者也应适度关注长债利率走势。提出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
债市或延续阶段性震荡。综合来看,当前债市长期向好趋势未改,经济弱修复、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下,年内降准降息或可期、存款搬家现象持续对非银机构购债的提振对于债市仍然是主要支撑。但是当前央行严监管持续发力,短期债市波动料将加剧。
地产市场回顾
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延续下跌态势。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10.2%(1-6月为-10.1%)。1-7月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降幅扩大至12.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23.2%,累计同比降幅较前月有所收窄。高基数下1-7月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大幅下滑。
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1-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8.6%,前值-19.0%。由于市场信心尚未完全修复,7月销售市场没出现明显的复苏。
房价同比跌幅扩大。从房价数据来看,大中城市房价继续下降,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房价同比环比均下降,同比降幅扩大。
总的来看,地产行业目前从数据上看到的政策效果甚微。
地产市场展望
当前房地产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项。整体来说,政策对地产的积极表态,可以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后续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将部分有序放开,有助于居民购房意愿释放。不过短期来看,在企业资金压力尚未得到明显改善、销售端修复偏慢、土地成交缩量等因素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难以在短期内回正。
目前房企在资金筹集、房屋销售以及房价表现上也均处于低位徘徊状态,反映出市场需求的疲软和资金流动性的紧张。尽管政府已出台多项旨在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但市场回暖的迹象仅局限于少数城市,未能形成广泛性的积极效应。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出清过程,政策带动下短期内成交量有望回升,但价格或难有明显回升。
02 2024年9月以前各类指数和策略表现分析
各指数表现及归因分析
本月A股整体转弱。除去外部因素之外,国内的信贷还处于较弱的水平,企业和居民融资意愿不足,消费意愿低。总体而言,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内生动能仍待增强。港股表现好于A股,目前受到两股力量的拉扯,一是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利好,二是国内经济恢复较弱的利空。美股方面,降息时点越来越近可能会导致前期的降息预期交易结束。不过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较大,将为美股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度。
各策略表现及归因分析
股票策略表现及归因分析
8月三地市场表现震荡,赚钱效应不突出。海外方面,美股近期的波动更多是出于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但从美国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虽然美国经济边际放缓,但主要贡献GDP增长的个人消费和私人部门投资仍具备较强的韧性,美国经济大概率软着陆,叠加美联储大概率9月份开始降息,全月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海外流动性提振信心,恒生指数上涨3.47%。A股延续低位震荡走势,7月PMI数据为49.4%,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是重要制约。成交额刷新近两年新低,两市成交额低至5000亿以内。
行业上轮动较快,市场游资行为突出。偏防御性的银行、非银金融表现靠前。经济相关性较强的美容护理、农林牧渔、建筑材料、汽车跌幅均超过6%。
程序化期货策略表现及归因分析
8月以来,一方面,波动率有所提高,多数品种走出明显下行趋势,不同周期的CTA策略表现有所分化。能源方面,受全球经济放缓和需求疲软影响,原油价格有所下调。黑色方面,受经济数据较弱影响,期货价格逐步走低,有利于量化CTA的表现。
阿尔法策略表现及归因分析
8月大票相比小票表现较占优,不利于量化策略捕捉超额收益。从当月日成交额来看,低于过去一年平均成交额,接近近一年1/4分位点。从风格上看,大盘风格较为显著。从振幅来看,股价平均振幅有所下降,接近近一年2/4分位点的水平。从对冲成本来看,当月平均对冲成本与前月相比变化不大,但仍处高位。
后市策略观点
主观多头策略
国内:经济整体较弱,风险偏好低,但是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性价比高。资金面上,港股整体要优于A股。经济基本面:6、7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较弱。核心影响因素是地产和内需较差,房价的下跌,对收入预期的悲观,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后续除非政策面上有较大转向,否则经济难言好转。政策面:三中全会及7.30政治局会议,政策层面整体保持战略定力,暂无总量刺激政策。风险偏好:目前国内风险偏好处于历史底部,但悲观预期暂时无法扭转,A股市场持续缩量,而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更容易受益于美联储的降息政策。
海外:美国经济软着陆,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利好美股。经济基本面:经济衰退是缓慢且长期的过程,从近期美国公布的GDP、通胀等宏观数据来看,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最高的居民消费和私人部门投资具备较强韧性,美国经济更多是增长放缓,而非衰退。美国经济大概率软着陆,为美股提供较好的支撑。货币政策: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提振经济。同时,流动性宽松有利于股票资产整体估值的抬升。投资方向:科技股依然是投资主线。
结论:美股、港股阶段性占优,重点关注美股、港股占比较高的基金,同时分散资产配置,增加对权益资产低相关性的资产的配置比例。提高投资人的持有体验。
量化多头策略
对于指增产品来说,一方面beta端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逐渐走强。另一方面,市场活跃度逐渐提升,利好超额收益的获取。对于指增类产品来说,未来有望获得alpha+beta的双重收益。
CTA策略
在波动率处于底部,未来可能有所抬升的市场环境下,量化CTA策略可能会迎来一波行情。除此之外,随着国内经济逐渐修复,美联储加息渐停,未来商品价格可能开启上行走势,利好量化CTA趋势策略的表现。
市场中性策略
中性产品一方面从市场交易活跃度来看,在经济复苏的进程中,交投活跃,利好alpha收益的获取;另一方面,由于对冲了beta的部分,波动方面一般中性产品比量化多头产品会更小一些。
债券策略
债券市场短期的核心矛盾仍旧是机构欠配压力与央行态度。尽管央行反复提示长端利率风险,但不论是卖出长债或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更多意在控制利率下限,而非货币政策转向。当前国内内生动力仍需改善,债市供给不足带来的“资产荒”行情仍未改变,地缘政治扰动下外需弹性不足等因素仍旧对债市偏有利,短期内需要对央行的态度有所敬畏,关注政策预期,中长期需关注经济基本面改善情况。由此,债券配置逻辑不改建议投资者降低收益预期持有短债基金做阶段性防守。
掌握更多配置观点及产品信息,请详询客户经理。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article_adlist-->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热点资讯
- 炒股配资资金 交通运输部:上周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755.6万吨
- 免费配资策略 央视曝光“硫超标”枸杞!甘肃靖远县通报:彻查
- 炒股配资10倍平台 “金九”猪价或继续承压
- 在线股票配资开户 蜕变新生,蛇年首个交易日A股能否迎来“开门红”?
- 在线股票配资门户 中国2024年全年PPI同比下降2.2%
- 10倍杠杆配资 减资持股公司被判赔8000万,广西能源资金吃紧又败诉
- 炒股软件app排名 华侨城A武汉52亿地块纳入收储,调规后将重新出让
- 炒股10倍杠杆软件 普华永道,殃及中信银行400亿再融资
- 最大实盘配资 灵活就业人员好消息! 新规出台, 社保和养老金新变化, 影响多大?
- 股票配资盘 中证A500指数基金规模猛增,突破千亿